您當前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學院動态 -> 正文

我校在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試驗現場觀摩及建設推進會受好評

發布日期:2020-04-18   來源:   點擊量:

受耕地面積“紅線”影響,糧食耕地面積大幅度“擴容”并不太現實。袁隆平院士提出的發展耐鹽堿水稻方案,就有望增加“紅線”外耕種面積。我國有15億畝鹽堿地,其中約3億畝是我國未來極為重要的後備耕地資源。

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是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糧食安全戰略的重要舉措,得到中央和科技部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建設方案于2020年3月27日順利通過了科技部組織的專家論證。我校是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華南中心的負責單位。

4月13-14日,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在海南三亞崖州組織召開了試驗現場觀摩及建設推進會。袁隆平院士、駱清銘院士以及湖南省科技廳、海南省科技廳、三亞市人民政府等部門有關負責同志出席會議。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太阳集团app首页、湖南省農業科學院、江蘇省農科院、黑龍江省農科院、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有限公司等11家共建單位負責人參加會議。我校太阳集团1088vip院長陳進軍受學校委托帶隊參加會議。

與會領導、專家觀摩了國創中心崖州總部科研基地開展的水稻品種耐鹽性規模化鑒定體系,袁隆平院士親臨觀摩現場指導。在耐鹽堿新品種鑒定篩選試驗現場,成功篩選出少數耐鹽堿新品種,其中我校耐鹽堿雜交水稻新品種萬勝優天弘4号、海優2号兩個品種表現優異,引起觀摩領導專家的高度關注,袁隆平院士豎起大拇指以示贊賞。随後舉行了國創中心建設工作推進會,袁院士作重要講話,對通過雜種優勢利用、第三代雜交水稻技術的結合實現耐鹽堿水稻新品種的重大突破充滿信心。農院周鴻凱教授代表華南中心(湛江)彙報了分中心建設情況。中心總部及與會領導專家對華南中心的建設進展給予高度肯定。與會領導、專家重點圍繞耐鹽堿國創中心運行機制、基地建設規劃進行了研讨。并對“十四五”科研下步重點工作進行了部署安排。


我校耐鹽堿雜交水稻新品種受到袁隆平院士肯定 

周鴻凱教授代表華南中心(湛江)彙報建設進展



                                                  作者:王繼全、胡漢橋; 審核:陳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