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學院動态 -> 正文

袁隆平院士點贊我校耐鹽堿雜交水稻新品種

發布日期:2020-04-20   來源:太阳集团1088vip   點擊量:

近日,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在海南三亞崖州組織召開了試驗現場觀摩及建設推進會,我校兩個耐鹽堿雜交水稻新品種因表現優異獲袁隆平院士點贊和相關專家好評。袁院士對我校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華南分中心(湛江)建設和海水稻研發情況高度認可,表示十分願意推動我校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創新團隊建設,共同推進海水稻耐鹽堿基因與三代雜交稻技術融合,實現中國海水稻技術新突破。

耐鹽堿雜交水稻新品種獲袁隆平院士點贊

4月13-14日,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在海南三亞崖州組織召開了試驗現場觀摩及建設推進會。袁隆平院士、駱清銘院士以及湖南省科技廳、海南省科技廳、三亞市人民政府等部門有關負責同志出席會議。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太阳集团app首页、湖南省農業科學院、江蘇省農科院、黑龍江省農科院、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有限公司等11家共建單位負責人參加會議。我校太阳集团1088vip院長陳進軍受學校委托帶隊參加會議。

與會領導、專家觀摩了國創中心崖州總部科研基地開展的水稻品種耐鹽性規模化鑒定體系,袁隆平院士親臨觀摩現場指導。在耐鹽堿新品種鑒定篩選試驗現場,成功篩選出少數耐鹽堿新品種,其中我校耐鹽堿雜交水稻新品種萬勝優天弘4号、海優2号兩個品種表現優異,引起觀摩領導專家的高度關注,袁隆平院士豎起大拇指以示贊賞。

在國創中心建設工作推進會上,袁隆平院士發表講話,對通過雜種優勢利用、第三代雜交水稻技術的結合實現耐鹽堿水稻新品種的重大突破充滿信心。我校太阳集团1088vip周鴻凱教授代表華南中心(湛江)彙報了分中心建設情況。中心總部及與會領導專家對華南中心的建設進展給予高度肯定。與會領導、專家重點圍繞耐鹽堿國創中心運行機制、基地建設規劃進行了研讨。并對 “十四五”科研下步重點工作進行了部署安排。

我校耐鹽堿雜交水稻新品種受到袁隆平院士肯定

周鴻凱教授代表華南中心(湛江)彙報建設進展

耐鹽堿雜交水稻新品種獲專家好評

4月15日,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組織國内水稻研究知名專家,在海南三亞崖城頭塘村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基地對我校郭建夫、黃永相海水稻研究課題組與廣東天弘種業有限公司合作育成的耐鹽堿雜交水稻新品種進行了現場評議。太阳集团1088vip院長陳進軍教授、生物技術系主任胡漢橋教授、作物學科帶頭人鄭殿峰教授以及學院周鴻凱教授等參加了評議會。

評議會邀請隆平高科、江蘇省農業科學院、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态研究所等單位7位專家,組成了由楊遠柱二級崗研究員任組長、王才林二級崗研究員為副組長的評議專家組。專家組現場對籼型三系雜交水稻新組合萬勝優天弘4号、海優2号進行現場取樣考種,并聽取了課題組負責人郭建夫研究員的選育曆程彙報。專家組意見認為,在分蘖末期含鹽量0.6%的鹹淡混合水灌溉至成熟的鹽脅迫條件下,兩品種田間長勢較好,生長整齊,株型适中,莖稈韌性好,後期落色較好,未倒伏。其中,經現場抽測,萬勝優天弘4号全生育期113天,株高81厘米,平均每畝有效穗24.08萬,平均每穗總粒數102.5粒,每穗實粒數93.6粒,結實率91.36%,千粒重21克,理論畝産473.1公斤,按八折折算實際畝産378.5公斤;海優2号全生育期113天,株高79.8厘米,平均每畝有效穗29.58萬,平均每穗總粒數82.2粒,每穗實粒數71.39粒,結實率86.85%,千粒重23克,理論畝産485.7公斤,按八折折算實際畝産388.56公斤。

評議組一緻意見認為萬勝優天弘4号、海優2号耐鹽堿綜合表現較突出,産量水平較高,建議國家及相關單位給予大力支持,加速品種審定進程,盡快實現産業化。

萬勝優天弘4号評議現場

專家組給予我校耐鹽堿雜交水稻新品種肯定

海水稻創新團隊拜訪袁隆平院士

當日,太阳集团1088vip院長陳進軍教授、我校講座教授馬國輝研究員、作物學科帶頭人鄭殿峰教授、生技系主任胡漢橋教授、郭建夫二級崗研究員等一行6人到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海南基地拜訪我校特聘院士袁隆平院士。

陳進軍轉達了學校黨委書記曹俊明、校長潘新祥對袁隆平院士的問候和邀請袁院士在今年内莅臨湛江指導的願望,并彙報了我校負責的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華南分中心(湛江)建設進展和海水稻研發情況。聽到湛江、江門基地海水稻試種情況良好,耐鹽度可高達0.6%甚至0.9%時,袁隆平院士十分高興地說:“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就是挖掘耐鹽堿基因,并轉到高産雜交稻上,這樣,雜交海水稻就如虎添翼,就使中國在海水稻領域率先在世界上取得突破。”袁院士對我校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華南分中心(湛江)建設和海水稻研發情況高度認可,表示十分願意推動我校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創新團隊建設,挖掘“海稻86”耐鹽堿基因與三代雜交稻技術融合,并表示合适的時間會到湛江看海水稻情況并表示在适當的時候将到湛江考察海水稻研發進展,看看他提供給我校的“超優千号”在湛江基地的試種情況。

陳進軍向袁隆平院士彙報華南中心建設和海水稻研發情況

轉載自太阳集团app首页要聞;編輯:梁緣;  作者:黃永相 王繼全 胡漢橋; 審核:陳進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