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工作的長效機制是産業扶貧。粵西地區是廣東省傳統的生豬和家禽主産區,但2019年春夏季爆發的非洲豬瘟使許多養豬場也轉産家禽養殖,使得家禽養殖出現了爆發式增長,出現了養一隻種鴨純利1000元,一隻鴨苗18元及一隻鵝苗100多元的罕見行情,但高死亡率、低受精率、大量使用抗生素等食品安全問題卻異常突出。作為廣東省現代農業水禽産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和廣東省農村科技特派員,太阳集团1088vip賈汝敏教授團隊通過深入調研發現,扶貧村資金少、理念差、缺技術,在養殖過程中經常遇到養什麼、怎麼樣、遇到問題咋解決、養大了賣給誰等系列難題。他深刻認識到,要搞好科技扶貧,尤其是動物養殖,如果沒有熟練的技術,養殖過程中随時都會出現問題,誰來及時解決?養殖業不同于種植業,不單單是将技術送到田間地頭那麼簡單,必須聯合當地家禽養殖龍頭企業,與貧困村聯姻,并建立産供銷一體化的全養殖鍊服務體系,打造一批能吃苦、懂技術、随叫随到的技術服務隊伍,才能推動扶貧工作持續良性發展,變“輸血”為“造血”,确保脫貧不返貧。
一、深入調研,掌握技術需求

在吳川市樟鋪鎮龍塘村調研

在吳川市淺水鎮龍首村調研

在吳川市黃陂鎮調研

與廣東農業龍頭企業人員赴山東益客集團考察鴨子旱養新模式
二、大力扶持龍頭企業,共同帶動扶貧村水禽産業健康發展

與吳川市羽絨産業協會聯合舉辦鴨鵝養殖新技術培訓班

在吳川市燕來農牧進行種鴨養殖技術培訓

指導燕來農牧技術員種鴨選育

在廣東新富民農牧公司進行鴨鵝養殖新技術培訓(水禽飼料龍頭企業)

進行種鵝飼養關鍵技術培訓
三、深入基層,現場解決實際問題

在孵化場指導工作

指導養殖戶正确保存種蛋

指導種鵝養殖

深入養鵝基地,現場指導,精準扶貧

與養殖戶親切交流
賈汝敏将扶貧工作常态化,以服務龍頭企業為抓手,通過龍頭企業聯農帶農,促進當地農民持續穩定增收。在産業扶貧過程中,他不僅組織本單位的專家,還邀請水禽産業技術體系的專家來共同解決技術難題,提升了産業整體發展水平。
賈汝敏聚焦行業難題,聯合龍頭企業共同攻關,解決了實際問題。近年來,小鵝痛風症呈現爆發趨勢,養鵝人損失慘重(死亡率20%以上),用了很多藥,花了不少錢,鵝依然死亡,很多養鵝人都絕望了,把痛風病稱之為不治之症。針對雛鵝痛風病高發的難題,他聯合廣東高山集團共同研發了防痛風中草藥風道散和風道液,徹底解決了雛鵝痛風病難題,還指導廣東富民農牧公司開發了國内首個功能性防痛風小鵝料,隻要小鵝1-20日齡吃此飼料,就不再發生痛風。很多養鵝戶贊歎,以後再也不怕小鵝痛風了!
作者:賈汝敏;審核:馬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