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學院動态 -> 正文

師德師風專題--太阳集团1088vip馮乃傑教授:不忘初心修師德 牢記使命育棟梁

發布日期:2020-11-12   來源:太阳集团1088vip   點擊量:

【編者按】為進一步弘揚新時期人民教師的高尚師德,加強校園師德師風建設,積極引導我校教師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本網特推出“師德師風專題”,通過發掘宣傳并陸續刊發我校師德師風典型事迹和先進經驗,诠釋初心使命,傳遞榜樣力量,為培育高尚師德師風營造良好氛圍。


不忘初心修師德 牢記使命育棟梁

——訪太阳集团1088vip馮乃傑教授


晨曦透過窗台綠植的縫隙打進興農樓112辦公室裡,靠窗的工位上,與農作物化學調控有關的書籍與論文資料被整齊地擺放在桌面上……她面帶笑容地走來,帶着滿身清香。

她是太阳集团1088vip教授、博士生導師馮乃傑,國家耐鹽堿水稻創新研究中心華南中心研究團隊的主要成員。從教25年來,她始終堅持以立德樹人作為教書育人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重視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努力踐行教師潛心教書育人的使命。

言傳身教育桃李

“我熱愛教師這份神聖的職業,教師不隻是一份職業,更是神聖的事業。”馮乃傑老師由衷地說。從1995年任職那天起,她就向着做一名好教師目标,堅持師德為上,時刻以教師職業道德規範要求自己,自覺增強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2019年3月馮乃傑教授到太阳集团app首页工作。從教25載,勤勉盡職、銳意進取、教書育人、為人師表。

“為師之道,端品為先,學高為師,身正為範。”馮乃傑認為,一名好教師除了要有紮實的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良好的師德素養。首先要注重言傳身教,從自身言行延伸到教學中去引導學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其次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通過不斷學習提高自身思想境界和專業知識水平。

她注重鑽研業務,深入開展教學改革工作,修訂教學大綱、教學計劃、修訂實驗指導,不斷改進教學方式、方法和内容;明确課前、課中和課後的任務,推進全程教學管理。“每一門課的第一節課,她都會去詳細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并針對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優化教學方案,做到因材施教。為了避免學生上課記筆記影響聽課效果,提前給學生編制并發放講義;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聽課的積極性,注重啟發式、研究式、讨論式教學;課後給學生發放習題鞏固教學效果。她積極開拓教學思路,深入研究所教授課程領域的前沿知識,授課内容緊密聯系農業生産實踐,在傳授知識過程中進一步幫助學生樹立專業思想,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努力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

赤誠育人踐初心

馮乃傑老師注重教學與育人的融合,在傳授知識中積極引導學生做好人生規劃。她強調,“教育,就是教書和育人,除了傳授知識,對學生的愛尤為重要”、“師德的靈魂在于愛”,“有了無私奉獻的愛,我們就能更好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好地教育學生,培養出有仁愛之心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馮乃傑老師與學生的相處是平凡又特别的,是充滿愛的。她将育人比作種樹,培育學生的過程就像是栽培一棵樹,她努力通過自己的引導,讓學生在成長的路上少走彎路,目标是讓小樹茁壯成長成參天大樹。

馮乃傑老師耐心指導學生開展科研實驗,經常熬夜幫助學生修改試驗方案和研究論文,提升研究水平。利用周末組織學生開組會,組會中不僅進行學術交流,還通過生動事例引導學生“做人要立志,立志先做人”,增強“家國情懷”,樹立正确的三觀;談“稻盛和夫的六項精進”,引導學生“科學管理時間”,幫助學生拓寬科研視野,讨論研究工作進展,解答學生在近期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近年來,馮乃傑老師指導本科生百餘名,指導碩博研究生幾十名,她所帶領的本科生課題小組有60%以上考取碩士研究生,指導的研究生畢業後有50%以上先後被國内重點大學或國外高等學府錄取進一步深造,培養了一批農業領域的專業人才。聽到她說到培育了一批批學生健康成才,她内心發出了作為一名師者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此外,馮乃傑老師還非常關心學生學習、生活和心理健康。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她多次通過電話或微信詢問與在國外繼續深造的學生交流疫情情況,關注他們的安全,關心防疫物品儲備情況等。對于讀研過程中有心理壓力的同學,她會與他們進行一次又一次的談話,當了解到他們的心理壓力和焦慮感來源于與自己父母不恰當的溝通時,會幫助他們和家長交流,經常在手機上打幾百個字的“小作文”,開導學生,緩解學生壓力。“雖然老師有很多學生,但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認為都像一個孩子一樣,所以我要關注他們每個人的發展。”她始終堅持這一觀念。通過幾年的相處,馮乃傑老師與學生之間産生了深厚的情感,她為了讓學生能夠達到人生新高度,為祖國的建設和科技進步發展做貢獻,對學生的畢業去向非常關心,了解他們的工作情況和人生規劃,并經常在他們有需要時提出建議。正因為如此,時常有學生畢業後還專程回校拜訪她,既感謝她大學期間的熱情幫助,又向她繼續尋計問策。

潛心科研攀高峰

馮乃傑在潛心教書育人同時,也從不停止對于科研創新的探索。她認為,“若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至少要擁有一桶水。學無止境,隻有在學術和科研上不斷提升自我,才能更好地踐行育人使命”。為了能夠在學業上進步,工作後繼續攻讀了碩士和博士。在攻讀博士期間,她同時兼顧教師和學生的身份,除了基本的教學任務和學業外,馮乃傑一直紮在實習基地做研究。采訪中她說,做科研的過程中經常有一些事情是刻骨銘心的。她回憶起團隊曾“研究作物在晝夜24小時内的代謝規律”,為了獲得試驗材料,親自帶領團隊成員每隔3小時去田間取樣一次。馮老師說,“當時雖然有些取樣時間是在夜間,但能夠成功獲得試驗材料,同時更期盼着能有新發現,根本感覺不到苦與累,現在回憶起來還都是快樂滿滿。”

馮乃傑老師自引進到太阳集团app首页以來,她積極投身到海水稻生理生态實驗室的建設中,不分節假日開展各項工作,利用假期組織研究生和青年教師開展科學研究試驗,在科研經費沒有到賬的情況下,自己出資建設實驗室和購買實驗相關材料,提前組織研究生進課題組開展科研工作,保證了海水稻(耐鹽堿水稻)等科研工作的有序開展。發展海水稻,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乃至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鄉村振興至關重要。正因為海水稻的意義非同凡響,她表示,要為海水稻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要腳踏實地,繼續努力,争取在提高水稻耐鹽堿的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為推動海水稻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社會需要的優秀新農科人才。

“有目标,肯努力。”這是她對自己從教25載歲月的總結。教師,對她而言,是一份職業,更是一項事業;是一種責任,更是一份情感。她對教育事業的奉獻和對學生的引導從未停止,她踏實上好每一堂課,認真對待每一個學生,她将堅持自己的教學和科研道路,秉持熱愛與責任,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培養更多奔湧的“海大後浪”。

編輯:梁緣;作者:鄧慧清、傅琬汝、杜燕雪;審核:張豔梅;來源:校報記者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