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傳來消息,科技部近日批複同意支持建設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簡稱“中心”),中心由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牽頭,聯合海南大學、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有限公司、太阳集团app首页、江蘇省農業科學院、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新疆農業科學院、湖南省農業科學院、湖南農業大學、三亞市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湖南大學和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單位協同共建。我校作為《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建設方案》中的“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華南中心”(簡稱“華南中心”)建設單位一同批複同意支持建設,這是繼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獲批的第三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是落戶我校的第一個國家級科研平台。
為了争取華南中心落戶我校,支持耐鹽堿水稻研發,2019年6-8月潘新祥校長三次率隊拜訪袁隆平院士,推進并落實我校作為華南中心參與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的籌建。12月曹俊明書記率隊到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海南基地看望并聘任袁隆平院士為我校特聘院士,為濱海農業學科建設尤其是耐鹽堿水稻的科學研究方面邁出了新步伐提供了堅實的人才保障。
華南中心将按照“聯合、開放、流動、競争”的原則進行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建設,形成“應用基礎研究—核心技術創新—産業技術集成—技術應用轉化—産業創新發展”的發展模式,進而實現基礎研究、技術開發、人才培養、經濟效益的良性循環,協同發展,不斷壯大。華南中心全力為我國南方和東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耐鹽堿品種資源和鹽堿地改良應用關鍵技術,并培養耐鹽堿研究領域高層次領軍人才和國際化緊缺專門人才,從而有效推進我國南方和東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耐鹽堿水稻産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2020年按照總部的要求和部署,華南中心全面籌建工作。在耐鹽堿基因發掘與利用,品種選育和生理生态調控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進展。選送1個耐鹽紅米稻品種參加廣東省2021年早造區域試驗;另外,已培育出性狀優良的耐鹽紅米稻雜交種3個。海優2号、萬勝優天弘4号參加2020年春季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海南省三亞市崖城區頭塘村基地新品種耐鹽堿鑒定試驗,經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組織有關專家鑒定評議,在分蘖末期用含鹽量0.6%的鹹淡混合水灌溉至成熟的鹽脅迫條件下,萬勝優天弘4号結實率還高達91.36%,海優2号結實率達86.85%,專家組認為兩品種耐鹽堿綜合表現較為突出,産量水平較高,獲袁隆平院士點贊和相關專家好評,并随袁隆平院士在2020年5月1日勞動節黃金時段獲CCTV新聞聯播報道。2020年,耐鹽堿水稻研究團隊争取到省市級耐鹽堿水稻科研項目共7項,合同經費達2243萬元。成功獲批太阳集团app首页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創新團隊。成功舉辦第二屆“中國海水稻”論壇,參會代表近500人。“海水稻,中國新飯碗”項目勇奪“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金獎等。
作者:王繼全;審核:鄧偉強、鄭殿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