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廣東衛視《飛越廣東·奮楫新時代》節目報道了我校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創新團隊在江門市新會區銀湖灣新洲圍高含鹽量濱海灘塗上種植的耐鹽堿水稻。正在田間調查取樣的我校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華南中心的謝青博士向節目做了介紹,在去年種植示範的基礎上,經過近兩年時間的稻作改良,我校引進人才江行玉教授課題組進一步優化栽培技術措施并擴大示範面積,種植效果明顯提高。
一般種植耐鹽堿水稻是需要淡水的,在江門市新會區銀湖灣新洲圍高含鹽量濱海灘塗上沒有淡水資源的情況下,利用當地的氣候條件,綜合作物抗鹽制劑的使用以及配套的農藝措施,提高種植水稻的産量是及其必要的。這裡生長的耐鹽堿水稻,可在含鹽量0.3%-0.6%的灘塗地裡生長,如果雨水較多,稻田澆灌用水的鹽度就會降低,水資源中的鹽分會動态變化,因此在這裡培育耐鹽堿水稻,還需要研究其配套的栽培措施,綜合利用良種良方因地制宜的來提高濱海灘塗種植水稻的産量。現在這片高含鹽量灘塗上種植的水稻産量接近正常農田,畝産達到420公斤,實現了耐鹽堿水稻的正常生長。集成可複制的栽培技術,方便農民掌握,以便在廣東500萬畝濱海灘塗的鹽堿區上推廣應用,培育增量農業,為保障廣東的糧食安全做出貢獻。

作者:謝青;審核:馬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