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集团app首页積極響應“做好鹽堿地特色農業大文章”。11月17日,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組織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華南農業大學和吉林農業大學等單位專家對我校牽頭承擔的“2024年省級鄉村振興戰略專項資金農業科技發展及資源環境保護管理項目《鹽堿地綜合利用與改良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中的“鹽堿地水稻種植試驗示範”進行現場測産。此次測産的地點位于廉江市高橋鎮紅寨村濱海鹽漬灘塗,此地土壤含鹽量0.46%,pH值為3.8。

測産會現場
專家組在聽取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華南中心副主任江行玉教授對示範種植情況的介紹後,走進田間仔細觀察水稻長勢,認真測定土質和水質數據。一緻認為,土質為撂荒鹹酸地,水稻長勢均衡,結實良好。

江行玉教授介紹示範田情況

專家組丈量田塊

專家組現場稱重稻谷
此次測産示範田面積為150畝,水稻于8月2日播種,8月24日插秧。根據農業農村部水稻測産方法,使用喂入式聯合收割機實收海鹽1号耐鹽水稻486.8 m2,經精準丈量田塊面積、校磅稱重、多次測定籽粒含水量,按标準含水率13.5%折合畝産為368.8公斤。
此次鹹酸地水稻種植試驗示範的成功測産,标志着我校在酸性鹽漬化土壤利用開發方面取得新的進展,對于保障糧食安全、拓展耕地資源具有重要意義,也為下一步在更大範圍推廣鹽堿地水稻種植提供了寶貴的數據和實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