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人才培養 -> 傑出校友 -> 正文

紮根基層30年的農藝專家——柯開文

發布日期:2020-04-01   來源:   點擊量:

科學家愛迪生說過:“我的人生哲學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奧秘,并以此為人類造福。我們在短暫的一生中,我不知道還有什麼服務比這種服務更好。”愛迪生的科研精神深深地感染着世界上從事科技工作的人們,他們努力工作,竭力為社會造福。柯開文正是其中一員。柯開文1977年畢業于湛江農業專科學校農學專業,一直工作在農業科技工作第一線。現任徐聞水果蔬菜研究所所長,徐聞縣農業局副局長。

紮根基層,革新技術

在長期從事農業科研技術工作中,他敬崗愛業,表現突出,貢獻不菲,業績人人稱頌,共獲得各類獎勵50多次。96年被評為農業部熱帶、南亞熱帶開發先進工作者,97年評為省農村技術先進工作者,99年入選《中國跨世紀領導人才庫》。

剛剛參加工作的柯開文,第一站是徐聞東部山區的錦和鎮高溝嶺。這裡遠離城鎮,交通閉塞,又沒有通訊設備。柯開文在這山嶺頭上安營紮寨,創辦菠蘿試驗站,一幹就是十二年。他引進十多個菠籮品種,堅持進行調查記錄、收集數據、統計分析,進行“品比”觀察試驗,選擇優良品種,大面積推廣,解決品種單一和退化問題。

柯開文既當領導又當工人,每天一大早就挑着土雜肥上山下園,扛着鋤頭,在地裡摸滾。他頂着烈日、狂風、暴雨工作,有時侯斷糧斷菜,他就吃幾個蕃薯,喝幾口山泉水,以至熬出胃病,有時甚至暈倒在山坡上。他憑着頑強的鬥志,克服重重困難,終于建立起試驗示範基地,靠技術進步實現了産量突破。50年代,巴厘菠蘿畝産僅有千斤左右;80年代,經過柯開文及助手的試驗、調整密度,改進技術措施,合理使用生物生産調節劑,增施有機基肥,畝産連續三年突破萬斤,創下全國單産第一的記錄。通過創辦示範基地,該項技術在全縣都得到了推廣,菠蘿質量、面積、産量普遍提高,均居全國之首。

技術推廣,果農受惠

通過調查研究,柯開文發現徐聞氣候适宜,坡地面積大,土地産出值高,适應香蕉大面積種植。同時考慮到徐聞台風期氣候,進行反季節種植試驗,改變傳統種植法,選在每年3—5月初種植香蕉,避開台風期。這種做法取得了成功,結束了徐聞縣無大田生産香蕉的曆史。全縣香蕉面積從零增長到現在的13.2萬畝,蕉農總收入近3億元,成為大陸最大的反季節香蕉生産基地,農民收入大大提高。

九十年代初期,芒果在果菜市場漸入佳境。柯開文又開始了芒果的推廣種植工作。柯開文帶着小組一班人,騎着摩托車、自行車到基層“三送”,一送種苗、二送資料、三送技術。科研小組對果農進行實地指導:施用“多效唑”調節劑、控制花期、解決“大小年”摘果問題、指導群衆修枝整形……

經過柯開文長期不懈的辛勞,他開辟了徐聞縣大面積種植芒果并獲高産、穩産的新局面,使徐聞有了50多戶芒果種植大戶,西部地區的貧困面貌得到一定的改善。現在,全縣芒果種植面積已達到5.68萬畝,産值9088萬元。

重視科研,持續發展

為了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柯開文十分重視科研工作,在多家科技雜志上發表了科技文章。在《廣東農業科學》發表了《芒果商品化生産栽培技術》,在《廣東園藝》發表了《台農1号芒果引種試驗初探》和《台農一号芒果早結豐産栽培技術》,在《湛江科技》登載了《反季節菠蘿豐産栽培技術》和《芒果高接換種技術》等論文,這些對全省水果高産優質生産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柯開文為徐聞這塊紅土地揮灑了汗水,傾注了心血,業績衆口皆碑,但他并不因此滿足。目前,他同時主持參與農業部的“旱作農業”、省政府的“一鄉一品”、省市的“農田改低”、市“芒果高接換種”等項目試驗及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