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是水果生長的天然樂土。如何讓這片樂土按人類的意願産出碩果,這是好幾代人為之企盼的事。如今這一願望得以實現,不僅提高了産品的産量和質量,而且建立了适應市場需要的生産基地,使産品變成了商品,而這一切都與劉偉龍制定的藍圖分不開。劉偉龍,湛江農業專科學校79屆畢業生,高州市農業局副局長,高級農技師。
讓高州水果走向國際
1979年畢業于湛江農業專科學校農學專業的劉偉龍滿懷激情走上高州的工作崗位,決心要在農業戰線上有所作為。他不僅勤勤懇懇,踏實工作,大力開展科學實驗,大膽引進和應用新成果,研究和推廣新技術,而且特别關注農業基地的總體規劃、品種布局、種植技術。1995年高州市水果面積已發展到122萬畝,但總體布局不夠平衡。這時,劉偉龍擔負起組織實施“實現人均一畝水果”的任務。在他的精心策劃和指導下,深入發動群衆,經過兩年的時間,到1996年底,高州形成了初具規模的西部龍眼商品生産基地,實現了高州“人均一畝水果”的規劃。
為了使基地的産品達到優質高産,劉偉龍開展了龍眼攻關研究和荔枝高接換種示範工作,狠抓水果标準化生産,先後制定了《荔枝綜合标準》和《龍眼綜合标準》,通過把好肥水管理、修枝整形、控梢促花、病蟲防治各個環節,提高了産量和品質,提高了商品效益,為高州水果走向國際市場打下了良好基礎。
使南方蔬菜惠及北方
在完善了水果基地的同時,劉偉龍又主動承擔了農業部下達的“全國菜籃子工程之南方反季節蔬菜基地”項目的建設任務。自1996年至1998年,他用了三年時間推行耕作制度的改革,推廣良種良法,抓好豐産示範片,以點帶面,收到理想的效果。改“稻、稻、薯”為“稻、稻、菜”,建立“萬畝北運蔬菜樣闆示範片”的措施,使基地每年冬種蔬菜達20.5萬畝,平均畝産2053公斤,總産量超過40萬噸,比項目建設前畝增268公斤,增幅15.2%。此舉既支持了北方冬季蔬菜供應,又增加了農民收入。
從1995年開始,劉偉龍通過統一規劃、統一标準、統一措施,從品種優良化、種植規範化、商品質量化着手,逐戶調查、逐村摸底、逐區規劃、逐片種植。通過抓典型,抓培訓,促生産,使高州市的各項農業活動紮實開展,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把工作成就當作動力
劉偉龍工作業績突出,獲得茂名市農業科技推廣獎一等獎,1994年受聘為農藝師以來,獲獎更多,曾獲農業部農牧業豐收獎二等獎、廣東省農業科技推廣獎三等獎和茂名市農業科技推廣獎二等獎、茂名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等。
面對榮譽,劉偉龍并沒有沾沾自喜而停滞不前,他不斷地把榮譽作為動力,鞭策自己。長期以來,他以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為己任,堅持抓好農業示範園建設,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
劉偉龍還非常重視理論學習和科研實踐,發表了不少農科研究論文。他本人主編的《荔枝高産栽培技術》一書,與他人合編的《龍眼高産栽培技術》一書,均被列入《農家樂叢書》系列。由于劉偉龍工作表現突出,2000年10月他被評為茂名市第四批市管優秀專家和拔尖人才,享受特殊津貼,還晉升為高州市農業局副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