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基本思路
1、理論課教學研究與改革。
(1)努力吸收動物繁殖學領域的新成果,并将其充實于教學内容。在理論教學過程中,将科研與教學結合起來,注重吸收學科發展前沿新成果、新知識、新技術,并将其充實于教學内容。如在課件制作及課堂講授中,設置“知識拓展、學科進展”欄目,向學生介紹動物繁殖領域的新知識、新成果,如,在講授動物胚胎幹細胞内容時,補充成體幹細胞的相關知識,補充胰腺幹細胞分離與克隆等前沿知識。
(2)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在各個章節教學中,設置“學習指導”環節,向學生介紹學習目标、學習重點、學習難點、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3)采用啟發式、讨論式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在各個章節教學中,設置“課堂研讨”欄目,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理論與實踐如何結合,各個知識點如何聯系。比如,緒論部分設置“轉基因動物與繁殖技術的關系”研讨課題,通過介紹轉基因動物生産的過程,引導學生總結和發現兩個問題之間的内在聯系。
(4)采用合作式、研究式教學方法。每3個人一個學習小組,完成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及課外閱讀等學習環節,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學習能力與合作精神。
(5)将課堂學習與課外學習相結合,設置“課外閱讀”環節,指導學生課外閱讀,集中開展研讨,交流學習體會,拓寬知識。
2、實踐教學研究與改革。
(1)構建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實驗教學體系
實驗教學由簡單性實驗、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和研究創新性實驗組成。
簡單性實驗由《公母畜生殖器官解剖與觀察》,《公母畜生殖器官組織學觀察,精子發生及卵泡發育》及《人工授精器械識别與安裝》組成,重點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綜合性實驗由三黃雞精液采集、精液品質分析、精液冷凍保存及人工授精,密切結合生産實際,以學生應用知識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為目标,培養學生掌握人工授精相關應用技術。
設計性實驗由“影響三黃雞精液冷凍效果的因素”為主題,指導學生就精液冷凍關鍵技術參數進行研究,引導學生學習科研方法,培養學生科研能力。
(2)以應用能力培養為目标,實施動物繁殖基本技能訓練。指導學生進行母畜妊娠診斷、觀察母畜分娩過程,學習助産技術;指導學生學習采精與輸精技術。
(3)根據生産需要,安排實習内容,适應生産需要。實習教學主要學習同期發情技術、人工授精技術、不孕檢查及動物生殖器官觀察等,參觀畜牧場(配種站),了解群體繁殖力統計與分析方法。
(4)組織學生開展課外科技創新活動。在2年級開始,選拔優秀大學生進入實驗室,開展科技創新活動,已經承擔了太阳集团app首页2006年度大學生研究創新性實驗項目“甜菜堿對三黃雞胚胎幹細胞的生長、增殖與分化的影響”和2007年度大學生研究創新性實驗項目“豬胰腺幹細胞的分離克隆”研究任務,完成了“三黃雞人工授精技術研究”、“中草藥-甜菜堿對三黃雞組織器官發育影響的研究”,平均每年有6名以上的本科生進入實驗室從事科技創新活動。